人才是兴国之源,创业之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以知识更新、知识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经济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其它任何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本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加大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力度,这给即将加入WTO的我国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历史性重大转折时期,传统的外延型经济增长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和压力,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极其紧迫的任务。谁能正确及时地把握这一时机,抓住人才这个关键,领先一步,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把建设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作为振兴山东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收到了明显成效,对推动全省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按照实现科教兴鲁、完成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目标要求,山东省目前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还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明显偏少,高层次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规模;人才结构布局不合理,高新技术人才、外向型人才和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市场机制不活,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外人才竞争的现实,既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世纪的重大转折和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应该顺应大势,迎接挑战,发挥优势,有所作为。要搞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提不出自己响亮的、有吸引力的措施不行;只有响亮的口号,不脚踏实地地加以落实也不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做到思路创新、措施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山东实际的开发高层次人才的成功之路。
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三支高素质队伍。一是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采取依托名牌大学和海外机构等多种形式,搞好中长期国内和国外人才培训,有计划地举办厅局级和有培养前途的县处级干部研究生班,以造就大批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省和市地县坚持有计划地拿出一些部门领导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力争在高知识层次和年轻化上有所突破;选拔一些德才兼备、具有管理才能的高层次专家直接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干部选用质量;进一步完善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工作的做法,坚持高起点和在实践中培养,为高知识层次年轻优秀干部的选拔打好基础。要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懈地努力,尽快使山东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构成有较大改善。二是加快培养一批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实施“222育才工程”,力争在近年内,能有20名左右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专家,200名左右在国内科技界具有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2000名左右各学科、各行业学科和技术带头人。要根据我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遴选一些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将来有希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尖子人才,送到国外名牌大学、科研机构深造,加速成才。继续抓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实验站建设,加快培养一批跨世纪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要继续做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高知识层次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三是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到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中去。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有较强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机制。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国内优秀人才智力。根据“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等跨世纪工程需要,围绕山东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和关键技术,吸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工程、机电一体化、农业高新技术和外经、外贸、证券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到山东来建功立业。要着力引进一批能跻身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引进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掌握尖端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要特别注意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山东兼职或工作。要做好在外省就学的鲁籍学生特别是国内名牌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动员、吸引他们毕业后回家乡贡献聪明才智。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坚持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并重的方针,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尽可能地制定一些宽松的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来山东工作,重点引进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发展的顶尖留学人员。三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重点吸引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影响、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尤其要集中抓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山东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引智项目。要把引智工作和山东企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适时组织企业到国外去寻求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鲁为企业释疑解惑。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要敢于投入,舍得花钱,并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施展才华。“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对高层次人才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取决于那里的创业环境营造得如何。要深入做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宣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信贷、税收和企业担保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人才自带项目来山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抓好国外专家生活园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国内专家度假疗养基地建设,为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要为高层次人才家属及其子女就读、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提供优惠,解除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改革现行分配制度,落实对高层次人才的重奖政策,实行绩效挂钩,真正做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高层次人才在山东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保证大量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
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人才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市场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就象抓商品、物资、金融、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一样,抓好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市场投入,使人才市场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市场功能,健全市场机制。搞好企事业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和个人择业权,促进市场主体到位,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落聘人才等进入市场择业,做到求职择业“找市场而不找市长”。当前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切实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把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作为当前人才市场建设的一个工作重点,促进人才市场由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更好地为高层次人才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